外子總是不明白,為什麼「前面翻翻,後面看看」就明白的一本書,我們卻要花這麼多時間來討論,「到底哪裡不懂問我好了。」他很有自信的說。他不知道,讀書會的成立不在於協助書友對書本內容的理解,而是透過分享與討論,可以進行價值的澄清、經驗的分享,進而獲得同儕的支持,有時還能意外的收到療癒心靈傷口的效果呢!
討論主題:學習活在當下
1.必須忠於原本的我與我所代表的特質,即便知道自己必須敞開胸懷接納新事物。(雖然要運用新的思考態度,但也不能抛棄自己的核心價值)
分享:
導讀老師在思考”既要改變又要忠於自我”這個議題時,帶入”教改”這個話題,教改十年,一味的引進西方的教育模式,對台灣的教育環境到底是對還是不對(輔以天下雜誌二OO六教育專刊的主題),引起了熱烈的討論。
一味的移植國外的教育經驗,而自身老舊的負擔卻抛不掉,這一路走來,教改注定要失敗。
什麼是快樂學習,大家是否誤解了”快樂”的定義。
國中是學子求學過程中,最不人道的一段生涯。
幾位國中學業成績不錯的孩子,在升上高中之後明顯退步了,與老師研究退步的原因之後發現,國中注重考試,這些孩子「考了十幾次總該會了吧」。而上了高中,重複練習的機會大幅減少,所以孩子主動找到自己的讀書方法成了當務之急。
教孩子要借力,因為在孩子的成長過程,家長總是容易”過度緊張”。在孩子的心裡,只要你不放棄他,他一定不會故意自我放棄的。
在引用名人的話時,孩子往往只聽”對他們有利”的片段,例如李遠哲博士得到諾貝爾獎回到母校演講時,說他以前也蹺過課,於是有一段日子,蹺課的竹中生被逮到時,還會大言不慚的說:「沒事的啦!李遠哲還不是蹺過課。」很明顯的,他們是故意把後面的一段但書給忽略掉。
管理大前研一在談兒子教養的問題時提過,他的孩子也曾輟學(或退學,前者為主動,後者為被動,意思不同),如今已在社會也有很好的發展。我們當然知道他是要家長、老師在孩子面對學習瓶頸時,不要過度憂心,讓孩子有適性發展的機會。不過,會說這話的人,通常是已走出了挫折的幽谷,或者是已勇敢的面對現實。然而我們的孩子卻是活在學習的當下,如果我們輕易的放手隨他適性發展,誰能保證他會是那個成功活出自我的人,萬一不幸成了隻迷途的小鳥,後果要由誰來承擔。這正是為人師長者憂心的原因。
2.衡量是否投入最好的方法,絕非一個人願意放棄多少時間,而是一個人願意投注多少精力以及能夠有多專注。
導讀老師以先生一邊盯著電視,一邊幫孩子檢查功課為例,分享投入不夠專注可能產生的效果。
分享:
雖然這樣的投入方式孩子不會在意,可是他們會學習,可能長大後,他也是用這種模式來”投入孩子的功課”。在早期只重學業成就的家庭教育所培育出來的男孩,如今長大成為人夫人父之後,親子互動與管教投入的態度,多半還要仰賴太太來教他。
當然,不是所有當父親的都不擅於經營親子間的關係,所以這裡所說的投入,應該還要包括:”他是不是喜歡並且真心的願意去做那件事”。像雙胞胎的爸爸修補沙發墊的身教,就在孩子的身上起了正向的學習效應,所以不要說孩子不在意喔!他們可是在學習呢!
從”爸爸這個角色對家庭教育的投入”這個話題,帶到”我們要什麼樣的爸爸”,引伸出台灣社會根深柢固的”男主外,女主內”的觀念,可能對男性同胞造成不友善,這是不是男性的工作機會多於女性、男性的體力優於女性、男女性同工不同酬的待遇等現象
,把社會推向男主外女主內比較有利。而在這樣的大環境下,如果家中的男主人在工作上遇到挫折,豈不是有苦無處訴了。
- Dec 10 Sun 2006 19:28
追逐日光-2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